接下来,是顺利熬过改革的深水期更好的配资平台,还是成功转向新的增长点,还要拭目以待。
文/每日财报 吕明侠
华熙生物(688363.SH)近期发布的2024年半年报显示,上半年营收28.1亿元,同比下降8.61%,净利3.42亿元,同比下降19.51%。
“管理”“变革”是此次华熙生物半年报中出现的“高频”词汇,看似对市场动态有着敏锐的洞察力,但总体来看,华熙生物似乎再次站在了一个不得不进行变革的十字路口。
医美市场风起云涌,两三年前,随着玻尿酸原料价格一路走低,华熙生物玻尿酸业务展现出疲态,同时公司收入占比最大的功能性护肤品业务也是跌跌不休。
此时的华熙生物能否铸就新的护城河?下一个路口又该往哪走?当下的华熙生物还有什么看点?
掉队“医美三剑客”,华熙生物渐“失守”?
难道,医美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?《每日财报》发现,华熙生物也是“医美三剑客”中唯一营收、净利双下滑的公司。
爱美客发布2024年半年报。报告显示,爱美客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收约16.57亿元,同比增加13.53%;归母净利约11.21亿元,同比增加16.35%;曾经在“医美三剑客”中垫底的昊海生科,实现营收14.04亿元,同比增长6.97%;归母净利2.35亿元,同比增长14.64%。
这不是华熙生物上市以来第一次出现营收净利双降的现象。时间拉长来看,在2023年时,公司就开启了大规模的跌势。去年,华熙生物实现营收60.76亿元,同比微增4.45%;归母净利为5.93亿元,同比大幅下滑38.97%;扣非净利为4.91亿元,同比大跌42.44%。
不仅仅业绩规模,二级市场也对华熙生物“冷淡”。2021年7月,华熙生物的股价一路飙升至313元/股,总市值高达1500亿,一度被市场誉为“医美茅”,但再此之后便开始了漫长的震荡下行。
截至8月27日收盘,华熙生物的股价报收48.56元/股,总市值下降至233.9亿元,蒸发超千亿。
当然更好的配资平台,华熙生物也并未放弃努力。在半年报中,华熙生物将2024年被视为“变革元年”, “管理”“变革”是此次半年报中出现的高频词汇,公司主动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型升级。
表层上看似是主动的自我革新,但实际上更多的是被动因素。
引擎“哑火” 玻尿酸大王落入尴尬处境
回望过去几年华熙生物的历史,其业绩之所以“狂飙”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透明质酸原料市场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。
华熙生物本深耕于玻尿酸,作为全球最大的玻尿酸原料生产商,其最开始在B端出圈,是因为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玻尿酸的方式,取代了彼时国内主流的动物组织提取法。微生物发酵法安全风险更低,还能节约成本,几乎是降维打击。于是,华熙生物得以坐享玻尿酸红利。与此同时,赶上“颜值经济”大热,以玻尿酸原材料起家的华熙生物被推上神坛。
但好景不长,光环浓厚的玻尿酸,也陆续开始听到各方质疑。
在2017年前后,聚焦B端市场的华熙生物就遇到了净利润下滑的挑战,因而开始积极加码面相C端市场的功能性护肤品业务。
想要在C端市场长足发力,华熙生物注定需要横向发展,开拓其他护肤品类。因此,华熙生物形成了由润百颜、夸迪、米蓓尔、BM肌活四大品牌组成的功能性护肤品业务。
华熙生物财报显示,历经几年的苦心经营,功能性护肤品的营收贡献率由2018年的22.98%提升至2022年的72.45%,成为公司的营收支柱。 图片 图片
成功转型的华熙生物很快形成以功能性护肤品业务为主,玻尿酸原料产品以及医疗终端产品为辅的营收结构。
就当大家以为几驾马车有望持续拉动业绩增长时,华熙生物最大的马车却失速了。2023年,公司功能性护肤板块的营收便急转直下,护肤板块四大品牌全线下跌。
在2023年按下暂停键后,今年上半年,功能性护肤品业务实现营收13.81亿元,同比下降 29.74%,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 49.29%。关键业务撑不住,所以公司整体业绩便出现了下滑。
上市以来颇受争议和关注的功能性食品板块则实现收入2922万元,同比下降11.23%,系公司功能性食品业务仍然处在调整阶段和消费者教育的初期阶段。
不过,今年上半年原料业务及医疗终端业务表现较好,原料业务收入达6.30亿元,同比实现增长11.02%;医疗终端业务营收达7.43亿元,实现了51.92%的高速增长。
前进或是后退,变量随时都在
玻尿酸“神话”破灭之后,华熙生物的下一个突破口到底在哪里?还有什么医美新故事呢?战略调整呼之欲出。
据了解,自2023年以来,公司主动对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提出变革,对各大品牌进行阶段性调整,由于目前调整仍在持续,主要精力放在调整团队、梳理内部、检讨策略、纠正动作等方面,使得经营措施有所收紧,市场拓展未能完全展开,因此经营成果短期不可避免受到影响。值得注意的是,近两年,“出走”、“离职”,是华熙生物绕不开的话题。
除了要给功能性护肤品业务“对症下药”之外,合成生物学仍将是华熙生物的工作重点。
上周,摩根大通首席市场策略师Marko Kolanovic传出将辞职的消息。这位被视为“美股最佳反向指标”、完美踏空过去一年多来大波上涨行情的大佬离开,可能对美股多头来说并不是好消息。
摩根大通的原因比较阳光。该公司通过入股Visa赚了不少钱,拿出其中10亿美元捐给慈善机构。
公司在报告中提到,将持续聚焦合成生物学,坚持生物科技公司和生物材料公司整体定位,对科技及创新业务进行持续投入。
报告显示,上半年公司对研发、创新业务等长期性、战略性的投入逆势增长至2.01亿元,同比增长7.4%。
麦肯锡研报显示,2030年-2040年,合成生物学技术每年将为全球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高达2万亿-4万亿美元。华熙生物你能否在合成生物领域有所建树,值得进一步关注。
不过,尽管合成生物学在理论上承载着巨大的商业潜力,但在实际操作中,它也不得不面对投资成本高企和规模化量产等挑战,相关企业纷纷折戟。
滴水穿石,非一日之功。目前,华熙生物对旗下各大品牌的阶段性调整仍在持续,变革效果需要时间去“兑现”,当然,兑现本身也是一个未知数。